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与写作/家长应当如何对待“写作”这件事

家长应当如何对待“写作”这件事

在大的减负背景下,让一、二年级的孩子练习写作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件事情。但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虽然形式上没有了练习写句或者练习写话之类的训练,但实际上,一、二年级的孩子记忆力和感受力是最好的时候。如果一味地以“减负”为说辞不允许低年级孩子有梯度地在广泛阅读的引领下,逐步练习并走入写作之门,那么等到了三年级开始可以名正言顺地布置和考察写作时,这些“减负”之下的孩子们必然会在语文考试卷中吃亏。其实我本人认为语文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孩子的语文能力,但是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就无法心态平和地对待成绩高低的问题了。因为人毕竟都是有功利心的,每天学习语文,又读了那么多的书,却在语文考试中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是根本过不了家长这一关的。如果不改变整体的评价体制,语文这门学科永远都不能绕开接受统一考试来考察学习成果的命运。

那么既然最终都是要禁受一张考卷来决定命运,那么我认为晚操练不如早操练。大的环境不允许一线教师大张旗鼓地带领孩子练习写作,老师们能做的也只是在课堂上利用课文内容的点滴资源带领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如果哪位孩子回家有练习写句子的作业,那么一定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的,老师绝不敢明目张胆地布置这样的作业。我曾听到一位家住徐汇区的朋友说,她儿子一进入三年级,全家人都开始为这个孩子的学习头疼起来,因为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从没布置过写话一类的作业,到了三年级有了大作文、小作文了,孩子无从下手,家长更是不知从何抓起。一到写作文,就是孩子头疼大人烦恼。周末的作文成了最难完成的一个作业。拖到最后,只能由妈妈口述孩子笔记,稀里糊涂地应付过去就算完。学校里语文老师对写作的讲评倒是很认真的,但是苦于课时有限,真正从本质上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的重任实际上还是在家长们身上。于是我的朋友只有给孩子报业余的写作班。另一位朋友家住浦东,从一年级起,孩子的老师就会布置两种作业,一种是挂在网上大家都能查阅得到的(主要是供领导检查监督作业数量),另一种是口头布置给孩子们的,每周日记3篇。偶尔还会有写句子、写段落一类的作业。语文老师明确地告诉家长,这样布置作业实属无奈,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她不得不这样做。我朋友那所学校的家长都是奔着升入名校这个目的才送孩子去那里读书的,所以凡是为了提高孩子成绩的作业,家长们都不反对,也都十分配合地辅导孩子。这两个孩子到了小学毕业,语文学习的成绩自然是可以预料的。对比这两个孩子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学习语文兴趣是第一位的,在孩子低幼阶段,正是对阅读文本兴趣浓厚的时候。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以识字为抓手,以丰富词汇为手段,以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为渠道。鼓励孩子从小篇幅的说话、写话开始,逐渐形成运用文本语言表达的意识。养成乐于表达、勤于表达的习惯,最终必定会获得善于表达的丰硕成果!著名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有一句话我很赞同,他说:“要想出口成章,必得入口成章!”也就是说,如果要想孩子今后的写作能够文思泉涌,那么必定是他(她)在不断的阅读体验当中积累了有效的语言素材。当他(她)满肚子“墨水”时,一定会乐于分享他(她)的阅读体验,也一定会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

给家长朋友们一点建议:既然最终的方向都是无法跳脱一纸试卷定乾坤,那么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从开始踏入写作之门之前,就做好足够的准备。也就是要从长计议!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认识字词,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含义,学会说完整的话等等训练其实都是为后来的写作打基础的训练。因此,对于要不要让低年级孩子尽早地进入写作之门这个问题,家长们是不该思想模糊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这可以看出一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要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一个宽厚而坚实的基础,这就必须把课标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之中去。为此,家长们需要对语文的起步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要寻求适合您孩子的可操作之路。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的说话往往是人云亦云的,很多孩子表达缺乏主题,说起话来支支吾吾的居多。如果勉为其难地让孩子写作,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低年级孩子带入写作之门。

一、亲子共读,兴趣入手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到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京城与父母一起吃晚饭。由此可见,孩子们最需要的教育对于家长而言就是陪伴!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要光用嘴巴叫孩子去读书,而是直接拿起书本念给孩子听。父母不要觉得自己“命运好苦”,每天辛苦工作完回家还有继续给孩子念书的工作。然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最辛苦的,原来就是最美好的。现在的家长,几乎人人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从提升语文成绩的功利角度来说,亲子阅读可以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想象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与交往能力。喜爱阅读的孩子的语言能力特强,在听、说、读、写方面较不爱阅读的孩子高,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书中的世界无限广阔,充满想象、好奇和机遇,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创意,会终生受益。孩子多读课外书,不但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还能积累语言,提升写作能力。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许多同学在写作时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如果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天长日久,写作时就会呼之即出,信手拈来。所谓“熟读唐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做法:

1、朗读法:家长富有感情地把文学作品朗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受语言的优美与韵律,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但选择时难易要适中。

2、观察讨论法:拿到一本新书时,先和孩子一起来看看图画,让孩子自己理解图画,第二遍读得时候,引导孩子猜测故事的发展。

3、反复讲述法:通过不断重复的学习,孩子能发现新的东西并逐渐达到真正的理解。

4、表演法:利于低幼孩子模仿表达(说话,类似低难度的口头作文),让孩子模仿书中人物的口气跟妈妈把故事内容表演出来(其实这是一种课本剧的形式,学校里也有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语感)。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家长可以启发孩子谈谈对书中情节的看法,可以把故事讲给其他家人听(比如讲给下班回家的爸爸,或者周末来访的客人。)

5、自编故事法:读了故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编故事结尾,越离奇越好,这样有利于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6、点读法:适合到了识字敏感期的孩子。家长大声朗读,孩子用手点字默读;孩子用手点字,出声跟读;孩子用手点字大声读,家长小声读;孩子用手点字,反复朗读,家长不出声。

7、讲读法:这适合篇幅较长的故事、童话等作品。讲读时,重点部分必须依照原文朗读,非主要情节可采用讲的方式略过。讲完后可让孩子复述,也可和孩子分角色讲述,这有利于孩子记住作品的内容。

8、圈划法:阅读的目标最终是为了丰富写作,因此家长在孩子能力适合的时候,让孩子边阅读边划出好词好句,并鼓励孩子用上自己找到的好词句于写作之中。尤其把作者哪部分描写的最好,要给孩子划出来,让他知道以后可以用于自己的描写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收获阅读的成果,从而更加增长他们阅读的兴趣了。

除了以上阅读方式,我们在日常阅读时,可以大声朗读,年龄稍大的孩子也可以用默读的方法。家长需要给孩子确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报纸、杂志,家长与孩子一起默读,这个过程中不提问、不讨论、不监督,不要求做笔记或是写读后感,只是静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感受生活,学会观察

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带着孩子走向自然,感受和体验不同的生活。一到放假,各处经典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游玩的身影。近郊游、周边游、名胜游,甚至是出国游,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但每次回到家,孩子回归语文课堂,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一些游记或者旅途见闻,孩子们就会表现得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了。其实,作为老师,我很理解父母带着孩子出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一方面是放松心情,一方面是感受生活、感受自然,还有很大一方面是希望孩子们增长见识,丰富生活。但无论旅途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如果要孩子把见闻和感受落到笔头上,就成了令人苦恼的事情。我的一个朋友为了让孩子能够言之有物,就安排孩子各处旅游,但每次出游的必备物品就是一本作文本,并要求孩子旅游结束后必须写出几篇作文出来。孩子小的时候,还勉强能够完成。等到四年级了,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就开始和父母对着干了。耍赖不写,甚至拒绝出游!我的朋友气得找我诉苦。

实话实说,引导孩子观察生活,积累属于自己的素材,是避免孩子的作文空洞无物的一个有效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从生活中找“米”。时刻观察身边的景、了解身边的人、感受身边的爱。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用心寻找,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风景、动人的细节。也许是深秋雨打芭蕉,也许是枯叶翻飞如蝶,也许是清晨热乎乎的早餐,也许是雨中倾斜的小伞……素材就在我们熟视无睹的生活中。时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孩子就会积累许多鲜活的素材。很多写作的素材都是用自己眼睛观察到的,比如四季变化,体育课孩子们的各种行为,一定要孩子留心观察,这样作文的时候就有写的,不会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好。偶尔用一句话日记的形式也是很好的办法。写一句简单的话,让孩子进行描写也能很快的提高。让孩子多写,熟能生巧,孩子遇到的事,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让孩子心情的写出来。

要做到言之有情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悟和“动心”。 要能于平常的生活中有自己的发现和感悟,以我手写我心。同样的生活圈子,同样的生活经历,可不同的人却写出了不同的文章,主要的差别就在于感受与思考。要做到妙笔生花就要多思、深思、善思。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力争“常中见新”、“平中见奇”。言为心声,孩子要抒发真情实感。找准物、事与情、理的结合点,自然地升华情感、道出感悟。用真情打读者、用感悟引人深思,这样的作文能让读者怦然心动。

平时的见闻见过算过了,没有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的。所以,家长要带领孩子养成记录日记的好习惯。有事情了,就记一记,没有特别的事情,就可以不写。如果孩子因为不会写的字太多,那么妈妈可以让孩子口述日记,自己帮他们记录下来。等到孩子有能力了,再让他们写下来。日记不一定要记录得非常全面,只要大概记住事件经过,重点挑出孩子对那件事情的动情之处记录,高兴的,不高兴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第一次经历的,第一次吃过的,第一次见到的……都可以成为记录的对象。如果觉得写日记太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那么家长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记事本功能,或者录音功能,让孩子把和你对于一次见闻或经历的内容进行谈话,家长把谈话录音或记录下来,事后帮孩子整理一遍也是很好的记录生活的方法。三年级的写作一般是看图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要内容,看图作文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类似于图片上的场景现实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不会生活或缺少生活经验积累的孩子,看图作文也是无从下手的。如果在平时就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那么完成看图作文就几乎是最为简单的写作了。

三、储备词汇,丰富表达

对于刚刚进入写作的孩子来说,词汇丰富的孩子就像是一个砂石水泥充沛的施工队一样,只需要稍加安排便可以盖出高楼。有了丰富的词汇储备的孩子必然会在写作之中抢占先机。有些孩子思维很灵活,但是每次表达都因为词穷而使写作变得寡淡无味。因此,在刚刚认字这个阶段,能够多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扩词(组词),就能够掌握更多的词语。每次遇到孩子不懂的词语,就讲解给孩子听。尽量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实词,生活中遇到的词汇也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了解词语的含义。家长虽然不能用最科学规范的语言去解释,完全可以用举例或者造句等方式,让孩子大致了解词语的含义。必要的时候,再让孩子对掌握的词语进行扩句练习。例如掌握了“美妙”这个词,就可以让孩子结合听音乐会的经历造句“我和爸爸妈妈欣赏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这首曲子真美妙!”等等。这样耳濡目染式的,浸润式的家庭熏陶,必然会让孩子成为言之有物、善于表达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